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18-10-18
他是別人口中的“時尚大叔”,卻也是吉藝的2018級萌新;他是名聲籍甚的京劇花臉名角,卻也是一名標準的吉藝戲曲學院學生;他榮譽等身卻始終不忘初心……
他是劉治強,1982年出生的他,在今年九月成功晉升吉藝2018級新生,作為新生中年齡最大的他,有著一身的反差萌和一身的正能量。今天,我們就帶你一起認識他。
在來吉藝之前,劉治強是國家二級演員,任職于吉林省京劇院,師從楊振剛、姚撼岳、楊吉松等京劇名家。
工花臉的他,擅長演出《鍘美案》《鍘判官》等劇目,還獲得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配角提名獎、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折子戲展演表演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銀獎、吉林省長白山文藝獎新星獎等多個獎項。
練功、排練、演出……他過著一個京劇演員規范的生活,直到一紙通知書把他跟吉藝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
說起考取吉藝的原因,劉治強表示這絕不是一時沖動,而是來源于內心關于“不能停止學習”的信念。他說:“我是一個京劇演員,從小練功練戲,在文化知識的學習上還有很多不足,考吉藝不單是為了向更多老師學戲,更是想努力地學習文化知識,用智慧武裝自己的頭腦,京劇是我的畢生事業,學習更是。”
已過而立之年的劉治強在提到吉藝時總是洋溢著一股孩子般的熱情:“吉藝不光在戲曲教學方面實力強大,在戲曲傳承和傳播方面也不斷做著積極的努力,在這里我時刻能感受到戲曲發展的活力,能考到吉藝我很開心。”
提起學習京劇的經歷,劉治強說:“我是學習了一年京劇以后,才知道自己唱的是京劇。”
劉治強家中并沒有人從事京劇相關的行業,在學京劇之前對京劇也從未有過詳細的了解,年幼時的劉治強僅僅是喜歡,他的父母便頂著經濟壓力把他送到了當時可以學戲的地方——遼寧省阜新市公路中專藝術班。
1996年,年僅14歲的劉治強開始了自己的戲曲學習生涯。
劉治強在京劇學習上并不是天賦型的選手,小時候身材微胖的他其實不太適合練習翻打,然而出于熱愛,他依然很努力的練習,在學校所有的考試中,他基本把成績穩定在了男孩子中的前三名。
當然訓練的辛苦并不是劉治強京劇學習生涯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隨著年齡慢慢增長,變聲期才是他在學戲中差點過不去的坎兒。
變聲期在戲曲行業中稱作“倒倉”,很多演員會從天籟跌入到一個沒有音高的嗓音,劉治強就遇上了這樣的困難。“我那個時候基本上每天都以淚洗面,一開始我很難接受這個落差的。”
幸運的是,劉治強有一個好老師,幫助他度過難關,經過了一年的禁聲和氣息練習,他的嗓子又恢復如初。談起那段經歷,劉治強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心態,要能接受從主角到龍套的位置變化。”
2002年,劉治強從學校畢業,當年一個班里40個人,只有10個事業單位名額,他憑著一股子韌勁,以男生第一的成績被分配到了遼寧省阜新市戲曲劇院。
那時候單位基本上沒有演出,為了維持生活,他曾在快餐店打了26個月的工。在這期間,想要繼續唱京劇的火苗始終沒有停止燃燒。
2009年,劉治強決定放手一搏,去更廣闊更專業的京劇天地闖一闖。當他走到吉林省京劇院的時候,他終于再次接續了與京劇的緣分。
也是在這一年,劉治強正式入職吉林省京劇院,就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完成了京劇職業夢想的時候,報考吉林藝術學院戲曲學院成為他下一個關于京劇的奮斗目標,而結果自然是他用入學再次證明了自己。
做好表率
輕松進入00后大軍
入學后的劉治強以一張36歲的大叔臉站在一群00后的鮮肉們當中,但他說:“我從來沒覺得跟他們有什么不一樣,跟他們說話也沒覺得有什么代溝。”
談到在吉藝的學習情況,劉治強說:“一定要給弟弟妹妹們做好表率,不僅要按時出勤,還要在課上認真學習,我們以后要傳播京劇文化,首先就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而不僅僅是有京劇專業能力和技巧。”
在采訪中,劉治強還說到了家人對自己學習的支持,上完大學第一節英語課以后,他的妻子送了他一本英漢詞典,劉治強說:“學好英語,向外國人也傳播咱們的京劇文化,再就是我還打算考個研究生呢。”
“學習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于學習。”劉治強反復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他還說:“學習京劇的路是苦寂的,只有能堅持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同時還要學會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取百家之所長。”
愛學習,愛折騰,懷揣著京劇夢想就努著勁兒地奔!其實哪有一種藝術的學習是輕松的呢?
36歲的劉治強無疑給了我們更好的答案。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