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21-06-23
影視和舞臺表演在自我準備方面有哪些一致性呢?下面小影來跟大家講講!
一、 兩種形式的表演在自我準備方面的一致性。
1、“從自我出發”所需要的條件及對自我的加工和準備:
1)建立起演員的觀念; 2)演員自身素質的解放與拓展; 3)相應技巧的掌握是“從自我出發”的前提;
2、運用自身經驗系統參與表演創作:
1)人生經驗是演員創作的基礎; 2)藝術經驗是對生活的選擇及再組織藝術人生的前提
3) “角色的遠景”和“演員的遠景”與自身經驗的對位
創作原理與技巧的一致性關于電影表演與舞臺表演的爭論由來已久,自表演進入電影后,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和電影歷史的演進,它就力圖從戲劇模式中解脫出來,尋找出自己獨特的表呈方式及美學特征。這樣終于導致二者演化成一對錯綜復雜的矛盾。電影極力要擺脫劇場的正面性,戲劇式表演和劇場性陳設,電影被認為是從舞臺化的停滯狀態躍進到電影化的流動狀態,從舞臺化的人工造作躍進到電影化的自然和直截了當。而戲劇面多這種挑戰,也宣稱讓戲劇電影化,舞臺演出工業化。
電影表演技巧與舞臺表演技巧必有其共同的規律可循,他們內核的一種結合是兩種技巧外在呈現的原動力。
這便是本文的初衷與文中論題的由來。
兩種形似的表演在自我準備方面的一致性眾所周知,電影表演與舞臺話劇表演同屬于人創造人的藝術,三位一體是電影演員和話劇演員共同遵循的表演規律。
我們所說的人創造人,實際上是演員創造人物性格。人既要創造角色,也就是說要使一個普通的人轉化成另一個普通的人,首先離不開演員自身這個創作實體。“從自我出發,利用有魔力的假定去創造形象。” 保持本能才能從實際出發,它是前提和條件。
要想從自我出發,還必須認識到人的自我是呈多元狀態的。
有作為社會的自我,有作為家庭的自我,還有作為師生的自我、朋友的自我;有地位懸殊不同的自我;有知名與不知名的自我,有自備的自我和趾高氣昂的自我;情緒狀態不同的自我還有不同的變化。正因為有了無數的自我,才展現出自我性格的多側面。演員的藝術自我受到藝術對象的制約,它是一種精神的投入,如不在精神上全部投入,就只能生產出物質產品,如車工的自我只能生產出機械零件,紡織女工的自我只能織出花布來。演員如不實施精神的全部投入,就只能創造出角色的軀殼而沒有精神,沒有精神的人就只能創造“死人”。
進行有意識的加工和準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建立其演員的概念;
2. 演員自身素質的解放與拓展;
3. 相應技巧的掌握是從自我出發的前提演員運用自身經驗進行創作,從一定意義而言,人生本是一出戲,生活中有精彩的表演,表演中有真實的生活。
演員在表演創作中的經驗有其多重交叉運用,歸為以下幾類:
1. 人生經驗是演員創作的基礎;
2. 藝術經驗是對生活的選擇及再組織藝術人生的前提;
3. 角色的遠景和演員的遠景與自身經驗的對位。
演員運用自身經驗系統參與表演創作,本身是從自我出發的基礎,是表演在自我準備過程中必備的先決條件,充分調動和運用自身的經驗系統,就能找到角色的影子,反之影子也會飄忽得無影無蹤,即使看得見,你也很難摸到它,更不能充分利用它。它使你眼前蒙上一層迷霧,不清晰,因此,我們要調動經驗系統為創造角色服務,它是演員創造角色的基礎和寶貴財富。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