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20-07-31
演員不僅要演事件,更要演角色。通往角色的道路,可以分為由外而內和由內而外兩大途徑。
由外而內:從生活中找原型,通過觀察、分析、理解之后進行模仿,在模仿中體驗人物的感覺,從形似到神似。其優點是戲路寬,幾乎無所不能塑造,并且,長期進行觀察模仿訓練,可以極大地豐富演員的身體語言,提升塑造能力,激活表演狀態,讓演員更有戲, 缺點是容易出現模仿的痕跡。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扮演與自己本色反差很大的角色。
由內而外:立足本色,將人物有而我沒有的特質培養出來,將我有而人物沒有的特質隱藏起來。入戲之后,演員就仿佛投胎轉世,姓名變了、身份變了、教育變了、社會背景變了、人生目標變了、興趣愛好變了、生活習慣變了……然后去經歷故事里的事情。演員不是在演別人,而是在演一個變異之后的自己。這就是本色畸變法,其優點是表演真實可信,缺點是塑造的范圍有限。通常情況下,影視表演以本色畸變法為主要方法。
影視表演,本色第一。無論使用什么材料進行藝術創作,都必須充分利用和尊重材料的本色特性。演員是以自己的身心作材料來塑造角色形象的,在表演中必須觸動自己靈魂最深處的那根弦才能夠真正打動觀眾。
角色形象的塑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三個范疇的內容,除了特型人物之外,通常都不必進行全方位的塑造。追求角色形象的絕對準確,會降低形象的真實性,當人物性格與演員的本色反差很大時尤為如此,失去了真實,再準確的角色形象也失去了意義,所以,演員要在角色形象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做到既準確又真實。如果功力不足,就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塑造,次要特點可以本色化處理,將角色演成自己的版本。演員的個人特色是演員個體的價值所在,演員的個人特色不僅包括身材長相和氣質,還包括審美取向以及演員對人性和社會的理解。
塑造角色形象的基本手段是角色的語言和行為反應以及情感反應。當角色在特定的情景里說了那些話做了那些事,角色形象的基本輪廓就已經成型了。演員的主要任務并不是繼續強化這個輪廓,而是往輪廓里增添血肉——角色的真情實感。
人的本色不是恒定不變的,年齡、閱歷和教育都會改變人的本色,不要刻意劃分這是自己的本色,那是人物的特色,人為地將自己和人物間離開。從接到角色開始就要相信我就是這個人,而不是我演這個人,以避免演戲感。
舞臺表演不僅涉及角色性格表現力,還涉及舞臺表現力,演員必須找到合適的舞臺形式去表現角色,否則表演太‘水’;而影視表演既不涉及舞臺表現力,也不涉及鏡頭表現力,演員在鏡頭前成為角色即可。在影視劇中,追求鏡頭表現力、表現和評價角色,都是導演的任務而不是演員的任務,這與舞臺劇不一樣。
影視表演中的雜念不僅包括表現角色和評價角色,還包括演員的自我表現:在鏡頭前耍帥賣萌、炫耀演技以及過度熱衷于過戲癮、過于珍惜表演機會甚至搶戲,都是表演中的雜念,會降低戲的藝術質量。其中搶戲危害最大,一場戲的重點應該在誰身上是由劇情決定的,搶戲會直接破壞戲的重點和節奏,影響和干擾其他演員。其實,演好自己的角色,讓觀眾跟著自己去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生離死別從而領悟人生,這比任何搶戲的方法都管用。有時候,表演的激情消退了,反而演得更好。
在備戲階段預先設想出角色的體態、步態、站姿、坐姿、手勢、眼神和習慣動作以及動作的節奏和頻率,在心中樹立一個明確的心像,然后通過反復演練來找到角色的形體自我感覺,這對于角色外部形象的塑造的確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學以致用,演員不能重道而輕術。我們不僅要樹立明確的理論觀念,還要找到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否則就是紙上談兵。還有就是任何方法都有短板,沒有哪個方法能夠完全勝任所有的表演任務。演員是來演戲的,不是來捍衛某個體系或流派的,不能厚此薄彼,不管什么方法,能演好戲就行。
影視表演的正道:通過挖掘規定情景,深入理解人物的處境和生存狀態,明確人物的欲望和需求,找到人物的邏輯,然后以人物的立場和態度去對待戲里的人,以人物的方式方法去做戲里的事,直到找到人物的感覺從而成為角色,給導演提供角色生活的素材。不過,演員對于人物的處境和生存狀態的理解,是以感同身受為標準的,真正切身感受到了、體驗到了才算是理解了。
完整地演繹故事,既演事,又演人, 這是影視表演的基本任務。如果做到了,就可以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