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17-09-26
9月20日至22日,由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上海戲劇學院承辦的2017年全國藝術碩士戲劇展演暨藝術碩士教育研討會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辦,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全國各地18所具有戲劇藝術碩士專業學位培養資格的院校參與。
21日上午,本次戲劇展演開幕式在新空間劇場舉行,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教授,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丁凡教授、副秘書長宋慧文教授,上海市學位研究生辦公室主任束金龍教授,上海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劉曉剛教授、秘書長馮信群教授以及上海戲劇學院孫惠柱教授、研究生部主任厲震林教授,和來自18所高校的32位專家代表。全國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委員會委員、副院長宮寶榮教授主持展演開幕式。
黃昌勇院長在歡迎辭中介紹了未來學校校區規劃和發展方向,以戲劇傳統優勢專業為核心,兼顧影視創意、戲曲、舞蹈等多學科的全面發展,形成多科性藝術綜合大學是學校未來基本目標。同時黃院長也作為MFA導師就國內藝術碩士教育的準入門檻、課程方案和學位區分等方面的幾個問題闡述了個人見解。丁凡秘書長在發表致辭中講到與十年前相比,藝術碩士專業學位設置點從最初的32家擴展至219家,具有戲劇專業藝術碩士的院校也從6所擴展至29所,已經實現了巨大的發展;全國藝術教指委將不斷積極搭建平臺,促進藝術專業高端人才的培養。隨后,上海市學位辦主任束金龍教授、上海市藝術教指委主任劉曉剛教授先后發表致辭。簡短的開幕式后與會嘉賓至佛西樓前合影留念。
在開幕式下半場專家主題演講環節中,全國藝術教指委副秘書長宋慧對藝術碩士教育培養模式的基本構建、培養目標、出現的問題和深化發展的思考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央戲劇學院影視系主任武亞軍教授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中戲近年來藝術碩士培養情況,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彭鋒教授談到北京大學藝術碩士培養從最高標準看齊,而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則是這樣一個標桿院校。研究生部主任厲震林教授代表上戲進行了主題演講,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碩士未來招生方向對準名藝術院團、藝術機構、藝術青年名家,將以促進藝術碩士海外留學、建設更多藝術碩士實習基地為主要發展方向。
9月21日下午和9月22日上午,研討會分別設置藝術類院校和綜合類大學兩個研討分場。其中,上海戲劇學院陸軍教授的主題發言“哥大研究生劇本寫作教學的歷程與省思”詳細地介紹了培養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的教學過程和中西大學的差異,在招生選拔方法、教學內容與方法、校園文化環境等多個因素具有鮮明的不同。北京電影學院趙寧宇教授的發言以“戲劇與電影的交織”為主題,引發了與會老師熱情激烈的討論,針對藝術碩士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許多見解。9月22日上午研討會,導演系李建平教授代表上戲和與會專家分享了藝術碩士培養經驗,提出目前大多數學生為了順利畢業獲得學位基本是通過經典作品改編的方式進行作品呈現,認為加強培育原創作品應該成為重中之重。山東藝術學院、廣西藝術學院、云南藝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新疆藝術學院、武漢大學等專家代表介紹了各自學校藝術碩士培養現狀和問題。
本次活動的重頭戲——藝術碩士戲劇展演有三臺MFA戲劇作品,由上海戲劇學院孫惠柱教授擔任編劇和導演的劇目《宴席》于9月20日晚在端鈞劇場率先亮相,這部劇作的主創和主演均是上戲畢業或在讀的藝術碩士,本次獻演全國藝術碩士戲劇展演,再次展現上戲藝術碩士學子風采。而來自上戲藝術碩士優秀畢業作品《麗南山的美人》是2017年上海大學生話劇節開幕演出作品,作品對原著的把握和理解到位深刻,是一部完成度極佳的藝術碩士作品,于9月21日在新空間劇場演出,演出得到與會專家高度好評。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帶來的《雜音》為其新創作的作品,9月22日晚上海戲劇學院東排練廳成功演出,本次參演也是該作品第一次對外公開演出。《雜音》由呂效平教授擔任導演、朱宜編劇、溫方伊擔任戲劇構作,作品突出地反映了當前社會諸多矛盾和中美文化差異。本應是適合在大劇院舞臺演出的作品,經過調整,在小劇場依然散發了劇作的魅力,吸引了校內外大量觀眾慕名而來。
隨著《雜音》的順利演出,2017年全國藝術碩士戲劇展演暨藝術碩士教育研討會也圓滿落下了帷幕,我們期待下一個藝術碩士的十年,它必將更加精彩絢爛,碩果累累。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