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王力克院長走進思政課堂,以《時代的溫度》為題為學生講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講座是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工部、宣傳部共同舉辦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榮主持了本次講座。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部分輔導員、2018級本科學生共計四百人聆聽了這場專題報告。
講座伊始播放了我校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山東藝術學院建校60周年大型美術作品展《時代的溫度》展覽回顧和嘉賓采訪的紀錄片。隨后,王力克院長以富含哲思、幽默風趣的話語“從時代的溫度談起”,開啟了整場講座。他回顧了山東藝術學院建校60周年的校慶盛事以及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大型美術作品展覽“時代的溫度”的美好過程。
王院長從對“大學之道”的釋讀中切入講座主題,回顧了中國高等藝術教育和山東藝術學院60年的發展歷程,并結合藝術專業的特點和發展提出除了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上好思政課的必要性。作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專業的第一屆本科生,王院長回顧了四十年與山藝一同走過,由一名學生成長為教師、院長的經歷,講述了藝術成長路上的趣聞軼事。他指出只有辛勤耕耘才能收獲果實、得遇真知,求得真善美,才能創作出有溫度的作品。他引領學生去思考如何認真思考人生、規劃人生,從而遇見最好的我,遇見最美的風景。
王院長用有溫度的話語、充滿哲思的講述,進而闡釋了齊魯文化的守正創新,對于生長在齊魯大地上的我們起到了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并將學生的視野引向更宏闊的中華文脈。這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之源,是守正創新的豐沃土壤,它凝聚、積淀著華夏文明進程中前輩先賢創新創造的審美思維、精神溫度和思想高度。愈是深入研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愈是感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現代由傳統而來,現代又成為新的傳統,繼續成為未來的沃土。
最后,王院長向同學們提出希望:一要做有溫度的人。藝術家的溫度來自對真善美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有溫度的人來自不盲從,要善于學習,提升人生的境界。要善待周圍的人和事,有敬畏心。二是要有理論思考。要多讀書,讀經典,多思考。要學哲學用哲學,用理論支撐思想的深度。三是要注重體驗生活。要深入生活,體驗感悟生活,要了解社會把握社會,從小我走向大我,走向火熱的時代。四要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包括正確的藝術觀。要把人民放在心中,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的有溫度的作品。有溫度的作品就會有血有肉,有情懷,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
講座結束后有的學生談到:“聽了王力克院長的一席話,我再次認識到,我們應當在這個火熱的大時代下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應當有目標有方向的去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未來,以書本、課堂來不斷豐富對于世界的認識。因為我想,如他所言,或許只有這樣,我們不僅會有一個華美的皮囊,還會擁有一個鮮活的靈魂。以廣泛的知識來豐富我們的內心,將內心表達于我們的畫面上,畫出屬于我們時代的溫度。”
本次講座是校領導走進思政課堂、重視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是結合學校和藝術專業特點的思政課,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