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19-12-19
在藝考時候,朗誦作為一科必考的科目,在近些年藝考中是考官們極為看重的一科。在藝考前夕,朗誦稿件就應該準備好,在朗誦稿件時,有一些問題是需要注意的,下面來說一下朗誦稿件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1. 排除雜念
在臨考試前,考生一般練習時都是一個人,很少有很多觀眾在臺下聽你朗誦。但是真正到了考場上就不一樣了。一組入場的學生20人左右,一個一個站在臺中間,緊張是在所難免的。但是,越是在這個時候,考生越要做到沉著冷靜,有自信,排除一切雜念。把自己的表現如何,朗誦的文章萬一考官不喜歡聽怎么辦、自己會不會通過一關、考官會不會喜歡我等等擔心都拋開。想象自己就是最好的、最優秀的。只要你專心投入到你的朗誦中,態度真誠,準備充分,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
2. 切品“課文調”朗誦
所謂的“課文調”,指的是對朗誦的作品缺少真情實感而故意去找朗誦的腔調。如故意去拖腔、甩調、拉長音等等,這些問題都是要杜絕的。在考場上,考生從開始朗誦的那一刻起,不需要朗誦完全文,考官就可以很快地了解到你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認真地分析過你要朗誦的作品,有沒有認真了解過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時代背景,有沒有真正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如果前期工作沒有做好,那么你的朗誦必然是不走心的,也就是沒有感情的朗誦。
朗誦,我們究竟要表達的是什么?——表達感情。一切真情實感都來源于你對作品的理解程度,都要從作品的內容出發,而不是機械地背詞。任何虛假的朗誦腔調,只能使人感到虛假做作,這樣的朗誦必然不會給你的考試加分。
3. 形體動作需與朗誦的作品有機結合
在朗誦考試中,沒有規定考生只能機械地站著不動朗誦。有些作品是可以通過適當的形休動作輔助朗涌的。但是現在的考試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考生亂加一些手勢和動作,這樣不但不會給朗誦加分,還會令考官感到多余,眼花繚亂。朗誦中的形體動作是需要的,但是它們只是對你的朗誦起到輔助或強調的作用,不能讓形體動作喧賓奪主,也不能進行圖解式的形體動作表演。那么,怎樣才能正確地把形體動作與朗誦作品有機地結合呢?這非離不開規定情境的影響。
我們在生活中的任何形體動作都離不開規定情境的影響,表演和朗誦同生活一樣,沒有規定情境的形體動作是不存在的。我們扮演角色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在某種特定的規定情境中產生的,它是我們選擇形體動作的基礎。演員必須深入體會作者作品中的規定情境,從中挖掘出人物在這個規定情境中所應采取的恰當的、正確的形體動作。要記住,任何形體動作,都不是為了動作而動作,而必須是有目的的、有內心根據的并且合乎邏輯的。只有經過認真地分析作品,精心設計和選擇形體動作,才能在朗誦的過程中,自然真摯地配合朗誦表達出來。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