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影人藝考表演學苑 發布時間:2018-12-03
由程工、任長箴聯合執導,張雅欣老師擔任監制的紀錄片講述了15個普通人的生活:失戀的舞女、生病的醫生、為孩子賣房還債的奶奶、賣唱的中年男子、給亡妻念情書的退伍老兵……他們的人生只有60分,甚至更低。日子雖苦,但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光。
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日報評論、新華網、央視中國電影報道、中國青年網等主流媒體紛紛報道點贊!
“作為監制,我主要是幫助導演把握一個方向。”張雅欣老師說。
《生活萬歲》的第一版是兩個多小時,剛剪出來,程工導演就請張雅欣老師過去看。張老師第一次看完片子感覺特別壓抑,甚至有些“喘不過氣來”。“我就跟程工說,我說肯定不行。我們可以看到片子里人們的苦也好,難也好,但是我們做這個片子還是應該讓大家看到希望,讓大家看到光明。”
此外,張雅欣老師尤為關注年輕觀眾的狀態。“我們的同學和片子里的人相比,可能在物質生活上沒有他們那么難。但是我相信在孤獨感,缺乏安全感,對前途渺茫的那種感覺上,跟他們是一樣的。”張老師希望通過這個片子給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一個精神舒緩的可能性。
“我相信所有觀眾都會覺得,跟片子里邊的那些人相比,我真的很幸福,我們就已經在天堂里面。我經常是拿這個片子和《極地》作比較,《極地》告訴我們天堂是什么樣子?天堂在哪兒?而這個片子告訴我們其實我們就生活在天堂里。”
導演任長箴:一個投入和好學的學生
任長箴是《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的執行總導演、《極地》的剪輯指導,也是電視學院1994級廣播電視編導(電視編輯方向)班的優秀畢業生,非常希望自己的第一部院線紀錄片能在母校首映。
經張雅欣老師提議和堅持,在兩位導演完全同意,以及出品方的支持之下,《生活萬歲》的全國首場點映禮于11月10日在中傳講堂舉辦,任長箴導演還帶來精心制作的PPT向師弟師妹們分享拍攝經驗,現場互動交流。
在張雅欣老師的印象中,任長箴上學的時候,不像現在這樣特別的有鋒芒。相對于他們班鬧騰的男生來說,她在他們班是屬于相對比較安靜的學生。
她們班男生特別活躍,課上的問題沒爭論完他們就不下課,可以為了一個問題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下課之后沖到洗手間拿起掃帚打對方。但是任長箴在討論的過程中,不是一個特別要把自己的觀點拋出來的學生。
在張老師看來,任長箴之所以取得成功,離不開她的投入和好學。“任長箴是一個特別愿意為一件事情去投入的人,當她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不把這件事做得特別清楚,特別明白,是不會放棄的。同時,任長箴還是一個特別愿意去學習的人,她本身的學習能力就很強。她現在雖然是一個著名的導演,但她依然保持著每個周末都去國家圖書館看書、聽講座的習慣,這是她可以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雅欣老師和陳曉卿導演在一次聊天中說到:一個導演,特別是一個優秀的導演,不一定是老師教出來的,而是她自己身上已經具備了一個優秀導演的種種特質,老師只是激發出這種特質的那個人。
亦師亦友:“她覺得我能懂她”
張雅欣老師和任長箴導演有二十多年的師生情。在今年教師節,新聞傳播學部和騰訊新聞聯合推出的“老教授”專題片中,任長箴導演說:“我覺得張雅欣老師是在我上學的時候,給我注入夢想的人。她讓我在這個事上打開過眼界,看見過格局。”
任長箴畢業后第一個獲獎的作品,張雅欣老師正好擔任評委。那時候評獎特別嚴格,所有的演職員表、導演、出品方等信息都要抹掉,張雅欣老師當時并不知道那是任長箴的作品。任長箴當時作為一個新人導演,可以在全國性的活動中和很多大牌導演一塊領獎,尤其是作品能獲得自己老師的認可,張雅欣老師覺得可能從這個意義上說,給任長箴注入了夢想。
當任長箴遇到困難的時候,會本能地向張雅欣老師求助。張老師說:“她會給我寫信,手寫,不是發郵件。一寫就寫好幾頁,厚厚的一沓紙,她覺得我能懂她。”
任長箴導演在張雅欣老師的中傳影像行動力訓練營擔任首席教官,她說過一句話讓張老師特別感動,她說:“張老師,你那什么時候有事?你只要叫我,我肯定來。”任長箴也不止一次說過類似的話:“別人來找我不去,但是張老師找我必須要去。”
淺淺的一句話,濃濃的師生情,這是張老師和任長箴之間獨特的表達,平淡、純粹、暖心、真實,這樣的生活,最值得萬歲!
說明: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QQ:1624823112),萬分感謝!
官方微信
微信掃一掃
官方微博
微博掃一掃
ONLINE MESSAGE